清风化雨,润物无声。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今年来,河西镇把廉洁文化作为清廉河西建设的基础,不断丰富宣传方式,创新表现形式,延伸廉洁文化宣传触角,着力打造“清廉村居”,广泛培育廉洁文化之花,努力推动廉洁文化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让廉洁文化的清香缕缕传播到村社的每一个角落,这些点点滴滴的廉洁文化“小气候”,不仅浸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激发干事创业正能量,也温润着政治生态的“大气候”,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形成崇廉拒腐、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建强阵地,搭建廉洁文化传播平台。阵地建设是传播廉洁文化、组织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基础。今年来,河西镇深耕“红”与“廉”的有机融合,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廉洁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河西镇廉洁文化教育(警示)基地”,配套建设“河西镇廉洁·法制文化广场”,打造集警示教育、家风教育、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党员干部“一站式”教育综合阵地,“零距离、接地气、全覆盖”传播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教育(警示)基地分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党史馆、清廉便民大厅三块,其中,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以铭记入党誓词、廉政建设鸣钟指路、党建引领发展、上年度各项考核奖牌为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担当。党史馆以展示历届党代会发展为主线的党史区、华亭市及河西镇老一辈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主的瞻仰区、照片及老旧物件为主的实物区,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清廉便民大厅从推行标准服务、强化清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清廉环境全线发力,确保广大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步入河西村文化广场,蓝底白字的“廉洁·法治文化广场”标识牌引人注目,廉洁·法治文化广场,以小微权力运行规范示意图及廉洁小故事为主,引导村“两委”干部照图履职,推动解决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展陈传统家训、廉洁、好学、修身等内容。入口大理石栏杆处,悬挂的廉洁宣传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牌,使广大党员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引导党员干部和全社会追求素质文化、道德文化与魅力文化,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环境,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
弘扬美德,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今年来,河西镇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倡树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和文明新风,引导人们从德向善,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孝老爱亲、清正廉洁、夫妻和睦、绿色环保、勤俭持家、移风易俗、最美平安”为主要内容的“最美家庭”、以“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教子有方”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孝老敬亲、勤俭自强、廉洁自律等感人故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大力传播家庭文明正能量,增强居民文明意识,促进邻里和谐团结,营造家风好、民风淳、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为广大村民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各村群众自报公议、民主评定、镇村两级公示后,共评选出57户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家庭。
强化浸润,构建廉洁细胞工程。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今年来,河西镇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主线,将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与廉洁文化紧密结合,探索创新廉洁教育形式和载体,打造了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廉洁文化“微阵地”。一是创建乡村廉洁文化长廊,长廊包含了丰富的廉洁文化内容,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廉洁语录、法规、格言警句,又有廉洁植物意象,形式新颖,图文并茂,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警示性为一体,展现了廉洁文化向基层延伸扎根的良好风貌。二是创建乡村廉洁文化墙,绘画以新时代二十四孝及微腐败小漫画为主,以丰富饱满的画面、明快亮丽的色彩效果、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以往廉政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了廉洁新风的感染力,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廉洁文化的浸润,推动形成“社会尚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围。
廉洁文化长廊、彩绘墙建成之后,很快吸引了众多过往群众的围观学习。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刘先生说:“这个廉洁文化长廊及彩绘墙真的好!既美化了周边环境,又能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吃完饭来这里散步时,还能顺带着接受一下廉洁文化教育。”
下一步,河西镇将结合实际,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扩大廉洁文化覆盖范围,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建设廉洁文化空间,在加强氛围营造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将本地廉洁典故、党的光荣传统、纪法规定、典型事迹等元素融入其中,将廉洁之风吹入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置身廉洁文化“生态圈”中,营造知廉明礼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廉洁文化成风化人的效果。(撰稿:李亚玲 编辑:杨晓晗 审核:李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