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上关镇位于陕甘交界处,境内风光秀美,文化厚重,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森林乡镇”“国家森林乡村”,这里诞生了华亭第一个党支部——华亭市高山党支部。
上关镇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管理等为一体的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0092人,下设11所卫生室。在职职工38人,其中:党员11名。开设床位46张,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胃镜等医疗设备70余台(件)。
今年以来,卫生院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2023年,住院患者1300余人次,比2019年增加300%,在华亭市基本公共卫生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院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每年将党支部和党员学习计划作为年度“第一计划”,严格落实党支部“第一议题”制度,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内容作为专题,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既学出了忠诚度,也学出了使命感。党支部书记王辉一直给大家讲,政治理论学习是做好医疗业务工作的“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才能不负医者的仁心,更好地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他本人每天至少抽出1个小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医务工作者深化学习。同时,通过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勇当健康卫士”高山党支部研学、六盘山红色革命基地缅怀活动、学习吴孟超、王万青等先进事迹和徐宝三教授敬业精神,激发全体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活力。全院医务人员普遍认识到,卫生与健康工作不简单是开药、打针、看病,而是要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党员带头深耕业务、精研医术。先后赴我省陇南市、白银市、庆阳市以及广西桂林、江苏南京等地考察和进修13次;每月邀请医共体县级医院专家开展免费义诊、教学查房、集中讲座等活动;党员医务工作者坚持“每人一讲”集中学习,推动全院职工学专业、强本领,实现了“人人掌握一门技术”的目标。
经济上“穷”、发展上“困”、设施上“差”、技术上“弱”是之前基层卫生院的普遍现象,上关镇卫生院也不例外。当时,由于经费紧张,卫生院门诊住院楼、职工宿舍、灶房等年久失修,室内黑乎乎,室外掉墙皮,院内没有水厕,而且医疗设备短缺,好多职工不愿在此久留,想方设法脱离“苦海”。面对这些困难,支、院两委没有选择“因陋就简”、得过且过,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果断作为。一班人采取“三步走”的办法,全面改善医院基本医疗条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第一步,定目标。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多次召开支委会等会议,研究制定院训、愿景和业务发展规划计划,并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两年有特色、三年树典型”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全省中医理疗特色卫生院”的奋斗目标,切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第二步,改面貌。院党支部通过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到县级医疗机构“化缘”等措施,累计筹措资金92万元,先后实施了住院部设施提升、公卫科改造、旗舰中医馆建设、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等项目,主动将办公场所从以前的办公楼搬到院内平房,中医理疗室从以前的仅有1间房扩展到现在的3层楼800平方米,预防接种室也从原来的1间小屋子变为AAA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真正将最好的资源用于医疗服务。配套了水厕,硬化了院落,建成村级中医阁2所,乡村两级均达到标准化设置。同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候诊区设立“志愿者服务站”,专人引导患者就诊,制作清晰、易懂的引导标识,配备自助轮椅、雨伞、饮水机、老花镜等便民设施,摆放长椅、免费养生茶台,病区设置了独立卫生间和单间病房,安装了电视、冰箱、茶吧机等便民设施,职工食堂对外开放并设置患者就餐区,优化了就医体验感。
第三步,传精神。深入挖掘院史文化,建成院史文化厅,集中展示了70多年来医院的发展史,引导职工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和为民服务情怀。通过“三步走”措施,医院就医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劲头日趋高涨。
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聚焦主责主业,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坚持以同质化服务为目标,紧盯“一老一小”和“慢四病”人群,严格落实三级质控制度,推行“一看二查三核实四评价”(看纸质档案,查电子系统和工作台账,通过电话、入户、诊疗记录核实,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逻辑性)的质控工作法。在工作过程中,院党支部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医务工作者坚持做到“三个最”:包最偏远的村,访最多的户,审出最规范的健康档案。支部委员张建武主动请缨,在离上关街道20多公里的碾子沟村驻村长达三年之久,他克服山大沟深、生活不便等各种困难,将该村公卫服务工作做成了全镇的“样板”。还有一位支部委员郭红娟被平凉市卫健委评为“全市公共卫生先进个人”。目前,辖区内“慢四病”人群管理率95%以上,规范管理率91%,早孕建册率93%,0至6岁儿童做到“应管尽管”。创新推进慢病人群“红黄绿”标三级管理,对42名黄标人群由卫生院管理,对38名红标人群转诊至县级医院,病情平稳后由卫生院管理。联合县级医院6名专家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个,每月进村入户开展健教、体检、随访、诊疗等履约服务,辖区签约率达到100%。扎实开展公共卫生进村社、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病房“六进”活动,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采取公推直选方式,将“党性强、会管理、业务精”的3名科室带头人进入党支部班子,并设立旗舰中医馆、公卫科、护理部为“党员先锋岗”,激励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临床一线。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史亮亮带领本院12名医护人员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按照“骨干带团队、团队带全院”的思路,主导建成中医微创治疗、新中医慢病治疗、康复训练等特色治疗室9个,开设膏方、贴敷、药酒、蜡疗、艾条制作等功能区11个,带动全体医护人员学中医、会中医,推广拨针、小针刀、埋线、葫芦灸、膏方等适宜技术20余项,其中:“刺骨术联合拨针治疗Ⅱ型糖尿病技术”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2021-2022年度技术发明二等奖,“加味还少丹联合水蛭胶囊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临床研究”获得华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一位56岁的患者张银翠,因突发腰痛导致无法下床活动,遂来该院治疗,经过中医技术综合治疗2天后,疼痛大减,活动自如,她动情地说“感谢你们,让我重获健康。”目前,中医药服务已成为该院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陕西宝鸡、宁夏银川、四川乐山,以及我省兰州、天水等地患者前来就诊。住院患者药占比降至18%左右,以中医适宜技术引领带动了全院整体业务发展。
下一步,上关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紧盯群众健康需求,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夯实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全面实现医防深度融合,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作者:王 辉 审核:苏艳艳 编辑:马驷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