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华亭市财政局主动担当作为,强力改革攻坚,走出了一条“快、稳、准、实”的国企改革之路,推动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资监管体制更成熟。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根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分类,制定差异化监管目标、监管重点和监管措施,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强化企业运行情况监控、分析和预警,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三大职责统一起来,深入实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将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制定出台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30余项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办法,明确监管范围、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起了完善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规范了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审批,做到以改革要求和成果促进制度完善,以制度完善促进改革要求和成果固化生根,国资监管方式转变明显。
现代企业制度更健全。规范设立了“三会一层”,将董事会建设、董事、经理层行权履职等规定写入章程,明确了权责边界,突出章程在企业内部的“宪法”作用,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实行业绩与薪酬“双对标”等新机制,着力打造独立市场主体,改变行政化管理思维和方式。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畅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建立并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员工公开招聘等制度,全员绩效考核,市场化用工、薪酬分配及中长期激励机制基本形成。
国有资源布局更合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结合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统筹全市各类国有资产资源,对20户企业共计16.79亿资源资产,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邻”原则进行了大规模整合重组,组建成立了城投、产投两个集团公司,围绕工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城市基础建设、社会服务五大板块,服务全市八大产业链建设、城市更新行动等重点工作。通过纵向整合补链稳链强链,构建形成了边界清晰、专业突出、运转高效的产业布局,国企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显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党企融合更紧密。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督促指导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将党的建设写入章程,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三前置四嵌入”,全面提升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即:公司党委对企业经营方向和战略研究前置、“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前置、公司年度经营绩效评估前置,把党的思想嵌入公司发展战略、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把党的建设嵌入公司责任体系、把党的工作嵌入经营项目管理。开展“双带双建双增”活动,党委带支部融入公司治理、党员带职工建功生产经营;建立治理主体权责、建立党内决策监督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员工多元增收。健全完善与企业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年度考核以及经营业绩考核相衔接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倒逼企业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作者:李鸿发 审核:贺强 责任编辑:杨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