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华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620881/20230104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
华亭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8-03
发文字号
华政发〔2023〕4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省、市驻华亭各单位:

《华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华亭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3日

华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提升气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22〕54号)、《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发〔2023〕16号)和《华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华政办发〔2021〕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以及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两地一市”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全面建设“绿色、活力、魅力、实力、幸福”新华亭提供坚强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地基气象监测能力大幅提升,气象站网密度提至8公里,多要素站点占比提高至80%以上;晴雨预报、暴雨等重要天气预警信号准确率分别达到90%和10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0分钟以上;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分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率达100%,人影炮弹物联网应用率达100%;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雷达监测全覆盖,干旱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地形云人工增雨(雪)等关键技术得到应用,数字气象、智慧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实施气象科技创新开发应用。加强同科技局等单位的科技创新合作,开发实施我市局地强对流天气,暴雨、干旱、晚霜冻、连阴雨等高影响高致灾天气监测预警与评估平台。立项实施我市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智慧人工影响天气在线监测评价,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化气象与“牛药果”“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工业园区的协同合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完善以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申报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及创新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市工信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实施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建设

2.建设精密监测系统。实施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完善气象站网布局。新建1套国家骨干天气站(莲花台景区气象观测站)和1套便携式应急自动气象站,升级区域自动气象站5套。进一步优化地面观测自动化设备体系,规范应用视频智能天气现象仪、冻土自动观测仪、雪深自动观测仪等气象仪器,布设温度雨量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安装固态降水观测仪、视程障碍现象仪,持续做好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气象探测环境。推进我市气象预警雷达建设,提升我市气象灾害易发区、地址灾害隐患点、粮食主产地、核桃等林果业和道地中药材种植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增加安口镇、上关镇、神峪乡半干旱乡镇,马峡镇、河西镇、山寨乡中药材基地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点,建设生态植被和物候自动观测系统,提升特色农业气象精密监测能力。实施城市积涝、生态气象以及二氧化碳、负氧离子、雷电监测,提升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专业气象观测监测能力。将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部门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强化甘肃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本地化应用,加强基于相控阵雷达的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构建无缝隙网格预报产品体系,提供1公里、逐小时更新的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产品。持续深化卫星、雷达等探测数据应用分析,增强多源数据融合业务产品本地化应用,拓展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数据融合,开展以乡镇、村社为单元的突发强对流天气滚动预报预警业务,提高专业气象预报能力。加强华亭局地小气候、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攻关,研发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指标,发展精细化预报技术+行业影响的服务技术体系,支撑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与专业气象服务发展,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

4.提升精细服务能力。优化气象业务平台融入我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CIM)运营指挥中心方案,推进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需求、基于位置的气象服务模式,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建立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联互通机制,探索打造面向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促进气象数据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建设华亭市一体化防灾减灾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提升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和多源数据的智慧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升级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分区域、分人群精准靶向发布。研发个性化、场景化分众气象服务产品,强化暴雨、干旱等8类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提升公众服务产品按需推送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

5.提升气象信息支撑能力。建立高性能天气会商系统,建设融GPS、4G、5G、北斗于一体的气象数据传输网络,提升气象数据传输带宽至100兆。建设气象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系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华亭市高质量气象数据产品体系,开展气象数据跨界融合应用,建立气象数据“一张网”,提高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网信中心、市气象局)

6.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新建标准化弹药库房3个,对5个人影作业点进行升级改造,购买移动火箭发射架2副,安装智能安全锁2套。加强“人影弹药物联网”等系统业务应用,落实部门联合监管责任,强化人影作业弹药存储、运输、使用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联合督查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数字化服务和监管能力,努力构建作业预警及时、指令传输通畅、作业指挥科学、信息上报及时的现代化指挥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

7.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开展特色农业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动态评估、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做好市域精品农业科学生产服务和风险防范工作。积极推动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试点,不断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保险需求。以“华亭核桃、华亭大黄、华亭独活”等特色产业为重点,运用气象大数据和数字农业技术,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布局提供气象支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8.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党政主要领导、基层责任人的“叫应”与直通式报告机制和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修订《华亭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精准靶向发布“绿色通道”制度,不断优化部门间重大灾害性天气综合会商研判调度工作流程。加强社区网格员、气象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队伍建设,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报送和应急指挥救援机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健全协调发展机制。健全气象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积极落实平凉市配套建设内容,将气象风险防御工作纳入行业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共建共享监测预测、信息发布等基础设施,提升行业气象风险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强化重点领域气象保障服务

10.加强城市安全服务保障。加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安全村(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突发极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成市乡镇一体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系统,实现覆盖全市、精细到村(社区)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1.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加强农业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实现基于“云+端”的精细化、智能型、定制式的服务产品制作。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制作药材、核桃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成立工业园区气象服务专班,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争取创建乡村振兴战略气象服务保障示范市。(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提高对生态脆弱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做好生态植被、森林火险、雾霾、寒旱区生态修复遥感监测和评价。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气象服务,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生态修复效益。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精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林草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气象局)

13.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成因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建立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谱,开展风电、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和风光互补潜力评估。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能力,开展气候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4.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建设雨情、水情、旱情预测预报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汭河流域污染源整治、生态修复和气象保护机制,加强生态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服务。开展水库、河流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加装气象探测设备,建立动态管理的极端降雨风险隐患清单。(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5.促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发展数字化气象景观预报技术,高标准保障服务莲花台景区全域旅游产业,推动“气象+”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化特色农业和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完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观光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积极申报创建系列“气候好产品”“天然氧吧”“旅游目的地”“避暑旅游优选地”。(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6.强化防雷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责,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防雷安全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分行业建立防雷安全监管对象信息库,形成监管合力。强化防雷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建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抽查制度。(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17.实现部门间气象数据共享。加强基于“气象+”、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多要素的智慧化城市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设,将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提高应对强对流天气引发暴洪灾害、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多部门灾害监测数据共享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8.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面向行业部门、广大公众,加强对气象灾害致灾风险、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措施的宣传和解读,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气象灾害,提高社会公众依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自主快速开展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实行气象人才培育行动,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气象领域重大业务科技问题攻关,培养气象优秀青年人才和省级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加快形成创新团队。加强教育培训,组织气象业务服务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推荐干部在上级气象部门或其他县区气象局交流挂职,打造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才能突出的干部队伍,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科协、市人社局、市气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华亭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气象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具体负责建设中各部门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健全考核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督查考核,统筹推进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三)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有效保护气象数据安全,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将气象执法人员纳入地方行政执法培训。强化标准应用实施,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

(四)强化支持保障。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重点支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等地方气象事业发展。强化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属地管理和气象规划重点工程地方立项批复,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和地方项目建设经费。气象部门职工同等享受地方政府津贴补贴和考核性奖励政策等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附件:华亭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华亭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华亭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李文环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侯子兴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段宝先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乾喜   市财政局局长

刘银生   市人社局局长

赵海东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赵雅梅   市水务局局长

郑安国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建华   市文旅局局长

王永建   市科技局局长

邓胜强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  岩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侯子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

附:华政发〔2023〕40号 关于印发华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相关链接:华亭市人民政府关于《华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