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华亭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07 15:16 来源:华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马玉坤
分享到:

华政办发〔2022〕3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市自然资源局制定的《华亭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批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华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7日


华亭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

(2021—2025年)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准确掌握地理国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减灾、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基础测绘是指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测绘工作的开展,将有力推动各类测绘成果在我市城镇规划与建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社会公共服务、电力、交通、水利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我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分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测绘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需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  华亭市概况

华亭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位于东经106°21′至106°53′,北纬36°01′至36°24′之间,属陇东黄土高原土石山区,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北靠崆峒区。

一、自然条件

华亭市地势西高东低,海拨1226米——2748米,关山雄居市西,关山支脉分布全市。华亭市位于鄂尔多斯地台的西南,地质构造包含六盘山坳陷体和鄂尔多斯地台,属祁连山前坳陷体下白垩纪沉积带,总的地貌因受关山山脉的影响,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海拔1226—2748.6米。关山及其支脉三乡、双凤、皇甫、马峡山横贯全境,受此影响,全市形成由河谷山涧川台区、低山丘陵沟壑区和中山土石区三种地类组成的明显地貌特征。华亭市属陇东温带半湿润区,大陆腹地季风性气候。季节分配不匀,夏短而冬长,冬春干旱多风,夏秋阴湿多雨,年均蒸发量1320.7毫米,干燥度0.9。华亭市历年平均从11月20日到次年3月8日,气温稳定在0℃以下共109天。华亭年均气温7.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1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4℃,年较差26.33℃。

二、社会经济状况

华亭市内工业基础雄厚,华亭素有陇东“煤城瓷镇”之称,是甘肃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产业开发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完善,宝中铁路、天平铁路横穿境内,有2条省级公路,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煤炭铁路专用线和140万吨的铁路集配站,随着四条高速公路和一条一级公路的陆续建成,地理优势日趋明显。全市现辖7镇3乡、1个城市社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有101个行政村、26个社区,总人口20万人。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6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7.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7元、10460元。

三、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华亭市土地总面积120131.7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012.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75%;建设用地面积6622.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1%;其他土地面积4496.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4%。

四、基础测绘现状

2007年,省测绘局委托甘肃省地图院对华亭城区坐标系统进行改造,建立D级GPS控制点9个,控制面积约50平方公里,E级GPS控制点12个,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完成四等水准测量60公里,共测设12个四等水准点。

2017年,原规划办委托甘肃省煤田地质局一四六队在城区布设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控制点5个,E级GPS控制点10个,并与2007城区坐标系进行联测。

第二章  上期规划执行情况与存在问题

一、“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期间,按照省、市基础测绘工作总体安排部署,我市基础测绘工作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实施了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华亭基准站运行维护、城区三维数字模型建模等基础测绘项目,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完成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华亭基准站运行维护。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华亭基准站2013年底建成,站点连续运行为我市气象、地震、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建设和公安等部门提供测绘基准服务,在自然资源管理、交通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高精度动态定位服务和多种模式的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测绘管理人员围绕基准站设备托管、供电、站址环境、设备运行、安置环境及设施安全性等情况进行日常巡查,每年积极配合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维护人员开展定期维护。

(二)完成城区建成区数字化地形图实测。完成15.38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更新,以及优于0.1米分辨率倾斜航空摄影,同步制作1:1000比例尺的DEM(高程模型)、DOM(正射影像),对施测区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在城区布设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和E级GPS控制网,并与2007城区坐标系进行联测。 2018年,完成对山寨乡、河西镇规划区1:1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实测。

(三)建成城市规划区三维实景模型。2018年,对城市规划区15.38平方公里,运用纵横cw20无人机搭载SONY-ILCE-7R航摄仪进行倾斜航空摄影,对获得的倾斜影像等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空三加密、模型构建、修改、检查等处理,最终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建成集断面分析、坡度分析、通视分析等功能的三维地理系统平台。

(四)建立华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和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十三五”国民经济规划、村镇规划和其他行业规划,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意见建议,深入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用地调查、上图入库等工作,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利用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建成华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和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形成了规划文本、规划图件、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资料成果。

(五)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根据省、市关于加快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通知,2018年全面完成1980西安坐标系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共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等5项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完成转换,按要求全面启用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六)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全市114个行政村及2个国营林场的内外业调查工作任务,初始数据库共勾绘图斑53661个,并对国家反馈下发的7788个图斑进行实地核查举证,数据库已通过国家质检。按照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调查工作的要求,在统一时点更新数据库中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点5处,样点全部采集完毕,并立即送往技术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正在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调查后续工作。

(七)建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平台。按照《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整合建库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调查数据和城镇地籍调查、测绘成果进行数据整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和大数据技术,建成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平台。

二、上期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开发、招商引资和重大交通等项目的开展,各行各业对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测绘基准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动态更新与维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市基础测绘发展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机制尚不稳定长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目前,“十三五”时期市域地物、地貌要素变化很大,需要实施和更新的基础测绘工作量较大,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投入用于基础测绘的费用较少,经费非常有限,基础测绘工作跟不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各部门对基础测绘信息的需求。  

(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存在短缺。我市目前使用影像为2018年国家下发三调遥感影像,分辨率为2米,达不到规划和选址的要求。另外我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尚未全面开展,不能满足政府部门对地理信息的多样化需求。除市区规划区和主要乡镇所在地外,全市没有统一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大部分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差。未形成地形图动态更新机制,数据更新手段不够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基础测绘成果共建共享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各部门使用的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专业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尚未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历史数据库,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无法交换、集成,数据库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共建共享、资源整合、最大化应用的目标,导致跨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困难,影响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和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

(四)测绘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从事基础测绘人员的素质与我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人才交流和竞争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直接影响我市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和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地理信息与“互联网+”深度整合广泛使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测绘保障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测绘行业将朝着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基础测绘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基础测绘成果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对相关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的调查研究,“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智慧城市提供保障服务的需求

智慧城市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有效辅助政府科学决策管理、方便百姓生活,并日益融入更为广泛的信息化领域。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决策、社会公共服务等都需要市域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随着新一代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大数据等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基础测绘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强化创新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全面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在基础测绘领域,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快和拓展,地理信息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点领域,带动一批基于空间位置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和新的产业的形成,有力地促进智能交通、车载导航、个人移动定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的创新快速发展,成为驱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将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和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创新时代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地理信息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重要结合点,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支撑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需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政府治理体系和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必须准确掌握市域资源、生态、国土空间格局等国情,这离不开地理国情监测和地理信息提供客观、准确的基础测绘数据。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推行网络化、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基础测绘数据是政府部门科学化管理、规划决策、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反恐维稳、社会治安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也需要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事前、事中、事后地理信息,为事件评估、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体系等空间信息辅助决策和建设。市域总体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制定城乡区域政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继续推进我市地理国情监测,反映各类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发展、城镇格局等影响的现状和特征,动态准确提供丰富适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测绘基准服务体系,定期更新地理空间数据,丰富基础测绘资源,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将为我市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测绘服务保障。

五、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的需求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资源综合管控,大力进行环境治理,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都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紧迫和极其重要的工作。开展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确权登记、资源监督管理等工作,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反映全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需要基础测绘提供现势性好、精度高的数据服务、指标支撑和评估依据。

六、实现社会信息化和共享发展的需求

基础地理信息在社会信息化和共享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类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建立都必须构建在地理信息数据框架上,地理信息数据框架是整合、集成、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通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更好的显现公共服务资源布局现状特征,对促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起到重大作用,为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旅游、娱乐、购物以及信息消费需求,为促进位置服务、导航定位、互联网地图服务等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提供保障。

第四章  指导思想、法律依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关于基础测绘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我市测绘事业的持续发展。按照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要求,提高基础测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市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前期性、基础性、公益性测绘服务和支撑。

二、法律法规依据

1、《测绘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及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基础测绘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第十九条规定:“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更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2、《基础测绘条例》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3、《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基础测绘成果按照下列原则定期更新:基本地形图,主要城市及交通沿线至少4年更新一次,农业地区至少8年更新一次,其他地区至少15年更新一次。”

三、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基础测绘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十四五”期间各行各业对基础测绘的实际需求,全面掌握市域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明显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管理体制,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现代基础测绘管理体系,及时为政府管理决策、市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基础测绘控制网体系,加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采集与更新。地理信息应用更加广泛,信息化测绘体系基本建成,积极推进基础测绘在现代信息产业中的全方位应用。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用准确可靠的图形数据,为全市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旅游、科研教育、农牧业、水利、电力、交通、通讯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市级基础测绘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加强基础测绘支撑队伍建设,为基础测绘成果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规范我市基础测绘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

(二)强化基础测绘基准体系的更新与维护。完善我市大地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更新与维护基础测绘控制网数据,构建高精度、多功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三)市域范围地形图更新。完成城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不断满足住建、自然资源、文旅、生态环境等各部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四)乡镇数字地形图测绘。完成东华镇、安口镇、策底镇、西华镇、上关镇、马峡镇、神峪乡、石堡子开发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五)重点区域地形图测绘。根据需要完成川区、交通干线、矿产资源分布区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重点旅游区根据需要进行航空测量。

(六)市域挂图编制制作。配合民政及文旅部门,利用基础地理数据资源,积极做好行政区和旅游景点挂图的编制工作。

(七)测量标志管护。加强测量标志管护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测量标志管护经费和责任,建立市、乡镇(街道)管护网络与责任体系,探索测量标志管护的长效机制。完善测量标志管护档案,对全市所有GPS点、水准点、三角点进行了分类管理和维护,全部测量标志点保存完好、维护规范,管好、用好测量标志。

(八)基础测绘应急保障。开展测绘应急保障关键技术攻关,配备测绘应急保障现代化技术装备,建设并持续更新测绘应急保障数据库,提供高效的辅助决策功能。 

(九)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完成我市境内1:10000比例尺 DOM、DEM、DLG数据的整理整合,建设我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作为政府部门进行业务管理、市情掌握的基础信息平台,不断加强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维护,使该平台成为公共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第五章  基础测绘的重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围绕“两服务、两支撑”(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现有测绘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统筹协调全市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及应用,充分发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测量标志维护更新工程

严格开展测量标志巡查工作,每年定期不定期对测量标志进行维护,严格落实测量标志管护责任,探索基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测量标志管理新模式。结合日常工作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测量标志的重要意义,利用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日等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材料,讲解管护知识,切实把管护工作做到群众中去,实现人人保护的新格局。

将全市D级GPS控制点和加密E级GPS控制点成果,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与原有控制点成果统一管理,并根据测量标志普查、迁建情况及时对测量标志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

二、完善三等GPS控制网,加密四等GPS点

(一)对三等GPS控制网进行适当向外延伸和扩张,扩大和提高三等GPS控制网覆盖范围,满足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在三等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规划区内四等GPS控制网,以满足城乡发展需求。

(三)对三等GPS控制网建立定期的点位监测工作,及时分析和掌握各种外界因素对三等GPS控制点点位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保各控制点位完好。

三、地形图测制与更新

补测城区1:10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并建成数据库,实现城区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按照地形图测量规范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精度等技术指标,完成地籍图和地形图测绘。

(一)完成城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不断满足住建、自然资源、文旅、生态环境等各部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二)完成东华镇、安口镇、策底镇、西华镇、上关镇、马峡镇、神峪乡、石堡子开发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施补测。

(三)根据需要完成川区、交通干线、矿产资源分布区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重点旅游区根据需要进行航空测量。

四、做好测绘服务与保障工作

开展地理信息数据框架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建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基础支撑环境建设,通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优化整合,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搭建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用以反映我市“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各级党政机关宏观决策、科学规划提供保障。深入开展自然资源各类专项调查研究,及时准确掌握专项地理信息数据,为建设地理信息数据框架和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利用已有地图资源,整合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行业专题信息、统计信息,利用最新基础地理数据资源,配合编制行政区及其它挂图。 

五、测绘应急保障建设工程 

定期举行测绘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测绘应急意识和快速提供测绘应急数据的能力,通过演练,积累测绘保障经验,建立快捷有效应急测绘保障服务预案,以便在突发事件中能积极应对。收集、整理突发事件的重点防范地区的各类专题信息和测绘成果,根据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制作各种专题测绘产品,确保在需要应急测绘保障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服务。 

六、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的空间信息载体,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包括针对我市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二维遥感影像地图浏览系统、综合示范应用专题、自然资源应用专题、规划应用专题和人文旅游应用专题。收集和整理以上专题方面的资料数据,整合各有关部 门的专业数据,丰富和扩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集成城市相关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建成信息平台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推动市级地理信息服务的推广应用。建设完成后每年根据要求进行维护,两年进行一次较大的升级调整,提升信息平台服务效能。

七、加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市工作安排部署,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与服务,加快成果应用转化,为制定和实施“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普查和监测成果,为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提供保障服务,为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政管理,严格落实法律规定

测绘法律法规是保障和促进测绘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等规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基础测绘项目管理、基础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基础测绘成果利用与资源共享管理,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的统一监管力度。结合我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编制和实施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加强需求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按年度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本规划。

二、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规划目标资金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给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基础测绘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的规定,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预算统筹考虑,确保规划目标的资金落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基础测绘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健全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三、定期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依法建立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年度计划、预算以及项目实施的有机衔接,定期对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继续贯彻实施规划或者对其进行修改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规划与年度计划执行的监督、绩效评估工作体系,提高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研学实践,提供测绘人才保障

基础测绘工作专业技术性强,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人才引进、在职培训、入学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测绘新技术的学习,强化在实践中对人才的培养,优化测绘工作队伍结构,完善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善于管理、精于专业的测绘工作队伍。

五、加强安全监管,防范泄密隐患和风险

基础地理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方面,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失泄密隐患和风险,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擅自提供涉密测绘成果的行为要依法严查,对造成失泄密事件的要依法追究其相关行政或刑事责任。   

附: 关于批转华亭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