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村医苗峰:药箱载梦 脚步生根 做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5-07-31 10:33 来源:华亭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邓淑琴
分享到:

从“飞出山沟”到“归巢扎根”,他用专业技术回应患者期待,用脚步丈量医者仁心。他就是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苗峰。

2023年苗峰毕业于河西学院,立即履行约定,回乡当上了一名村医。700多个日夜,苗峰如何融入这片土地?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与坚守?让我们一同倾听他的心声。

马峡镇孟台村卫生室,是苗峰战斗的“主阵地”。小小的卫生室没有城市医院的高精尖设备,却承载着全村近600名常住人口,尤其是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需求。建立规范的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老人、进行儿童预防接种、开展健康宣教……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构成了苗峰日常的主旋律。他不仅是医生,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村民生活习惯的引导者。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孟台村卫生室的门前,村医苗峰已早早到岗,他熟练地擦拭着药柜,将新到的药品逐一登记入库、细致检查仪器设备......这是他每天开启“健康守护”前的固定仪式。不一会儿,卫生室的门帘被掀起,老人拄着拐杖、家长带着小孩陆陆续续前来看病。苗峰侧耳倾听村民描述症状、随后戴上听诊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腹部或胸腔,并根据初步检查结果为患者开药。从晨光熹微到日上中天,问诊、抓药、艾灸的流程循环往复,直到送走最后一位村民,苗峰才得空休息片刻。

 

 

“我今天早上到苗峰这里来看病,我以为他没来,(结果)他来的很早,起早贪黑。来的早走的迟,年轻有为,知识面广,看病看的好。对我们老中小都比较热情。所以说,我们这些农民有病老找他,他是个好大夫,我们都公认他。”孟台村村民孙全国说道。

“现在准备去入户,拿了一些常用的医疗设备:有血压仪、血糖仪,还有一些常用的基本用药,有降压药还有一些老年人心血管用药。”苗峰整理好需要的药品和仪器说道。

细雨如丝,轻拂着孟台村蜿蜒的山路。苗峰穿上白大褂,提着两个药箱走出村卫生室,开始了今天的医疗随访。沿着湿漉漉的山路前行半个小时,一座小院出现在眼前——这是村民石得仓的家。看到苗大夫,石爷爷和马奶奶满脸笑容,热情地迎了出来。马奶奶之前患过脑出血,落下了肢体麻木的后遗症。苗峰一边与老人拉家常,耐心询问身体状况,一边为其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将血压血糖数据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本上。随后,轻轻揉捏按摩马奶奶僵硬的脖颈,缓解不适。

 

“随叫随到”是苗峰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无论深夜还是风雨,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总会第一时间背上那个印着红十字的药箱出发。崎岖的山路、分散的住户,让每一次入户问诊都像一次小型的“远征”。那个磨损痕迹明显的药箱,见证了他无数次叩响农家门扉的身影。

 

在孟台村,苗峰的脚步不仅丈量这蜿蜒的山路,更将健康关怀送进每家每户。除了做好定期随访工作,他始终将老年人体检工作视为守护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日常健康检查中,他会主动询问村民是否已经参加体检,并耐心解释体检对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提醒他们按时体检,两年过去,这些融入日常的“碎碎念”,让健康意识深深扎根在孟台村每个村民心里。

 

 

刚拿完药的村民韩安明提起苗医生赞不绝口:“我是一个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孟台村卫生所报降压药。苗大夫是一个好大夫,经常上门给我们量血压,群众很满意,我也很满意。”

傍晚时分,孟台村卫生室门前的小广场上准时响起了轻柔舒缓的音乐,二十余名村民、村医在苗峰的带领下,缓缓抬起双臂,整齐划一地练习着八段锦。微风捎来阵阵草药香,与八段锦的韵律交织成孟台村最温暖的健康协奏曲。

 

作为孟台村最年轻的大学生村医,苗峰深知:要让村民真正原理病痛,仅靠问诊开药远远不够。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八段锦时,这套健身功法便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八段锦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功法,动作舒缓,招式暗含中医经络理论,恰是村民们强健体魄的“天然良方”。于是,他决定将八段锦引入孟台村,带领大家在闲暇时间学习锻炼,增强体质。

同时,他也深知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苗峰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健康宣教工作中。他提前走访村民,收集健康需求,根据反馈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定期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卫生室等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健康养生知识。

 

作为双明村的一名村医,万玉林平时也会跟着苗峰一块学习八段锦:“我也是一名村医,和小苗大夫同事两年,因为(小苗医生)是大学生村医,所以他的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而且脚勤腿快。我们作为老村医在电脑、网络上有啥问题,他就能及时的解决。遇到有些临床上的疑难,(小苗医生)也很虚心的问我们,我们互相之间交流探讨,我感觉这个同志很不错。我觉得基层卫生像小苗大夫的到来,就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让我们的队伍更充满活力。”

入户随访、健康宣教、疾病筛查......每一项工作苗峰都做得细致入微,加上他性格开朗“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常挂在嘴边,相处久了,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第一时间找他检查开药。有时碰到他下村入户,村民还会主动围过来咨询疾病知识,或者拿出家人之前的病例询问注意事项。

提起为什么会想着回来当一名村医,苗峰坚定的说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医,我很感谢国家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我也会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一些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对我的培养。”

把工作重心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将“规范”二字刻入日常。工作过程中,苗峰逐渐意识到,以他现有的知识远不足以撑起这篇山乡的健康防线。村民的健康问题形形色色:从常见的感冒发烧、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每一个都需要精准判断、妥善处理。这种“本领恐慌”使他开启了一场“充电马拉松”。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他抓住一切学习机会,踊跃参加各种医疗服务能力培训班,主动拜师学艺,挤出时间跟着马峡镇中心卫生院的资深医生学习内、外、妇、儿科的专业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检查,积攒临床医学经验。

 

 

“苗峰是一个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2023年8月分配到我们孟台村卫生室工作。在工作的近两年内,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院内业务培训和上级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病历讨论活动以及公益性的医疗义诊活动。学习积极主动,业务能力提升明显,卫生室工作的排名从倒数前移至前三,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上级领导的赞许。同时我也希望苗峰在漫长的医学道路上不断求索、探索。”华亭市马峡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雷广才赞赏的说道。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当契约升华为使命,当选择沉淀为热爱,大学生村医们用青春校准了健康的“经纬度”。他们如星火散落在乡野村庄,照亮了“小病不出村”的愿景。这些定向培养的年轻身影,正在改写乡村医疗的基因代码——用知识反哺乡土,以仁心守护契约。苗峰的故事,是万千扎根基层青年奋斗者的缩影。他们的付出,让希望的田野不仅生长着庄稼,更孕育着健康与未来。

【记者手记】在孟台村采访苗峰时,空气中总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也充盈着一种质朴的感动。最触动我的,不是他讲述的某个惊险急救案例,而是一些细小的片段:他熟稔地叫着每位老人的名字,清楚记得韩大爷的降压药快吃完了,马奶奶的肩疼阴雨天会加重;他俯身为阿婆挽起裤腿检查水肿时,那无比自然的动作;问他值不值,他说:“看到他们健健康康的,冲你笑,喊你一声‘小苗医生’,就觉得什么都值了。这里,需要我。”

山风吹过,远处传来孩子、老人们的笑声,卫生室的玻璃窗被阳光照得发亮。这个年轻的背影,正像一束微光,照亮着大山深处的健康之路。或许正如他日记里写的:“所谓医者,不过是在别人需要的地方,多站一会儿,多走几步。”

(撰稿:雷瑞   编辑:邓淑琴   审核:李潇)